商城縣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
實施方案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財政部辦公廳、商務部辦公廳、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室《關于開展2019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的通知》,國家商務部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電子商務服務規范>(試行)和<農村電子商務工作指引>(試行)的通知》,河南省商務廳、財政廳、扶貧開發辦公室《關于做好2019年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有關工作的函》等文件精神,為推動全縣農村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完善農村市場體系,促進農村流通現代化,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聚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以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為抓手,加強農村流通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促進產銷對接,探索數據驅動,打造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構建普惠共享、線上線下融合、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暢通的農村現代流通體系。
二、基本原則和目標
(一)基本原則
1.市場為主,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突出企業的主體地位。通過完善政策、創新機制、提供服務、加強監管,為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創建良好環境。
2.統籌規劃,創新發展。將電子商務應用作為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的重要引擎,促進城鄉互補、協調發展。以商業模式創新推動管理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改造傳統商業流程,提升農村流通現代化水平,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3.以點帶面,重點突破。堅持以點帶面,務求實效,集中力量解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提升示范效應。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結合全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文環境,因地制宜,探索適合本地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路徑,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模式。
(二)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促進全縣電子商務網購網銷得到快速發展,農村商品物流配送能力和特色農產品商品化率大幅提高,電子商務物流成本逐年下降,農村流通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2020年,建成并運營縣級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設立80個鄉、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2021年底之前,實現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覆蓋率達到80%以上,有網購行為的農村地區居民占農村地區總人口比例同比提高40%以上,形成農產品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到2022年,全縣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經紀人電子商務應用率達90%以上,培育5家以上年交易額超5000萬元的農產品電子商務龍頭企業,積極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建設在全市具有代表性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園區。
三、建設內容
(一)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機制建設及運營保障
1.組建縣域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運營團隊。由政府通過招標方式確定的中標物流企業,作為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服務承辦企業。在此基礎上,以承辦企業為主體,組建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團隊,加強與縣域內外物流企業合作,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制度。
2.縣域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中心建設。由承辦企業在縣級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選址或另行選址,先期租用、改造裝修場地2000平方米左右,建設縣域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中心,引進物流專業技術人員,招聘專兼職工作人員,配套卸貨、分揀、配貨、裝貨設備,購置運輸車輛、辦公機具等設備、器具。
3.鄉級電子商務物流中轉站建設。企業牽頭,與鄉鎮郵政、供銷、商貿物流中心或個體物流經營戶合作,建設鄉級電子商務物流中轉站20個,每站租用或調劑場地200平方米左右,配備專職工作人員1—2名,配套小型貨運車輛、貨柜、貨架、電腦、工作臺等設備、器具。
4.村級電子商務物流點建設。由鄉級電子商務物流中轉站承辦,與村級電商服務站或農家店、雜貨店資源整合,設立村級電子商務物流點190個,覆蓋全縣絕大多數行政村,配套貨柜、貨架、配送箱、工作臺等器具。
5.農村電商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及運營服務。由縣電子商務物流協會承辦,分別創建商城縣農村電子商務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電腦終端和手機APP終端,并上線運行。
6.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服務運營保障。制定、印發《商城縣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補貼辦法》,對承辦企業給予合理運營費用補貼。補貼期限為三年,補貼標準逐年遞減。
(二)縣級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改造及運營保障
1.公共服務中心場地租用。租用場地5000平方米左右,設立辦公區、運營服務區、電子商務培訓中心、品牌建設服務中心、電商創業孵化中心、特色產品展銷中心及后勤服務中心。
2.公共服務中心場地改造裝修。對租用場地進行適度改造,并按各區功能劃分,鋪裝地板及供水、排水、供電、通訊線路,粉刷墻壁,配套消防設施,安裝門窗和隔離墻。
3.公共服務中心設備、器具配套。統一采購辦公區、運營服務區、電子商務培訓中心、品牌建設服務中心、電商創業孵化中心及后勤服務中心所需空調及辦公用品、教學器材和生活用具。
4.公共服務中心正常運營保障。對辦公、業務費及水、電、通訊、物業費等工作經費支出,實行預算管理,列入縣財政年度預算支出,分月給予撥付,確保公共服務正常運轉。
(三)鄉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建設
1.鄉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建設。擬建20個鄉級電子商務服務站,每站租賃房屋200平方米以上,進行改造裝修,配套電腦、LED顯示屏、室內外牌匾、wifi、辦公桌椅。
2.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建設規劃編制。在宣傳發動的基礎上,選定190個交通便利、人口相對集中的行政村,規劃設立電子商務服務站。
3.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場地租用。每站租用房屋50平方米左右,或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雜貨店等資源整合,調劑足夠的電商服務空間。
4.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場地改造裝修。按統一設計要求,改造服務站場地,裝修門頭和店面。
5.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器具配套。根據工作需要,配套電腦、工作臺、展示柜、桌椅等器具。
(四)農產品電子商務供應鏈體系建設
1.農產品及農村特色產品品牌培育
(1)打造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公開征集能夠反映商城歷史、人文、地理及農特產品特色的品牌,作為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發布、宣傳、推廣、應用,大力提升商城縣農產品品牌形象和核心競爭力。
(2)地理標志證明(集體)商標申報。重點支持4至5個農產品(食品)相關協會,積極創造條件,成功申報4個地理標志證明(集體)商標。
(3)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培育。重點支持2至3家農產品生產企業,積極創造條件,成功申報認定2個有機食品生產基地。
(4)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培育。重點支持8至10家農產品生產企業,積極創造條件,成功申報認定6個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
2.農產品(食品)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1)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建設。設立縣、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調劑辦公用房,配套辦公器具,配齊工作人員,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機制,確保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正常開展。
(2)農產品(食品)質量檢測機構建設及運營。整合全縣農產品、食品質量檢測資源,設立公益性的縣級農產品(食品)質量檢測中心,招聘專業檢測人員,在縣域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選址或另行選址,改造、裝修租用場地,配套檢測設備、器具,健全檢測機制,保障農產品(食品)質量檢測服務正常運轉。
(3)農產品(食品)二維碼溯源信息技術推廣應用。支持一批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與溯源信息技術公司合作,將二維碼溯源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產品營銷。到2022年,應用農產品(食品)二維碼溯源信息技術的生產主體達到30戶。
(4)推行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責任保險。鼓勵保險機構開辦食責險,支持一批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參加食責險投保。到2022年,全縣投保食責險的生產主體達到100戶。
3.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加工、流通設施建設
(1)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設施建設。支持一批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一批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力爭示范期內,建成中等規模以上標準化種養殖基地10個。
(2)農產品標準化加工設施建設。支持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新建或改、擴建廠房,配套加工設施,力爭示范期內,成功申報13種農產品(食品)生產許可。
(3)農產品(食品)預包裝設施建設。支持一批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企業,大力推廣農產品(食品)分級包裝,力爭到2022年,分級包裝農產品占外銷農產品50%,新增預包裝初加工農產品、食品企業達到100戶。
(4)農產品(食品)冷鏈物流中心建設。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啟動生鮮農產品(食品)冷鏈物流中心建設,滿足冷藏冷凍農產品(食品)物流配送需要。
(五)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體系建設
1.網店、微商培育。支持電商企業、傳統工貿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農產品經紀人、電商創業者,加盟天貓、淘寶、京東、蘇寧、拼多多等馳名網絡電商平臺,大力開展產品網絡營銷,力爭示范期內,新開網店和新發展微商1000家,其中:旗艦店5家以上。
2.商城特色館(網上商城)建設及運營。支持有實力的電商企業,與阿里巴巴、京東等馳名網商合作,承建并上線運營商城特色館。
3.特色產品展銷中心建設及運營。支持有實力的電商企業或商貿企業,承辦商城特色產品展銷館或商城特色館分館,面向廣大游客,集中展銷農村特色產品,力爭示范期內,接待顧客10萬人次以上。
4.特色產品網絡促銷。支持電商企業、網店、微商大力開展特色產品網絡促銷活動,促進特色產品網絡銷售,力爭示范期內,網銷特色產品年均增長20%左右。
5.培育電子商務示范單位。創建電子商務示范鄉鎮5個,示范村15個,示范企業20個。
(六)農村電子商務培訓
1.電教器材采購。支持培訓機構購置培訓專用車輛,配套電腦、投影儀等器材,滿足電子商務培訓下鄉的需要。
2.培訓師資團隊組建。由政府通過招標方式確定的電商培訓企業,作為商城縣電商培訓服務機構。明確培訓目標任務,健全培訓工作制度,組建電子商務培訓團隊,滿足培訓師資需要。
3.電子商務培訓。制定年度電商培訓計劃,在縣域電子商務培訓中心或鄉鎮(處)分期分批開展電子商務理念或實操技能培訓,力爭示范期內累計參加電子商務培訓的人員達到10000人次。
四、年度計劃
(一)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機制建設及運營保障計劃
1.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運營團隊組建。2020年完成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團隊組建,并建立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制度。
2.縣域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中心建設。2020年規劃設立的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中心建成,并投入運營。
3.鄉級電子商務物流中轉站建設。2020年、2021年分別設立5個、15個鄉級電商物流中轉站并投入運營。
4.村級電子商務物流點建設。2020年設立村級電子商務物流點40個,至2022年底,村級電子商務物流點發展到190個,電子商務物流點服務范圍覆蓋全縣絕大多數行政村。
5.農村電商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及運營。2020年農村電子商務物流信息平臺電腦終端和手機APP終端均上線運行。
(二)縣級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改造及運營保障計劃
1.公共服務中心場地租用。2020年上半年落實公共服務中心場地,簽定房屋租用協議。
2.公共服務中心場地改造裝修。2020年上半年完成租用場地裝修改造。
3.公共服務中心設施、器具配套。2020年上半年完成公共服務中心各功能區消防設施、設備、器具配套。
4.公共服務中心運營保障。示范期內縣財政分月撥付公共服務中心工作經費,保障公共服務中心運營。三年后,公共服務中心場地租金及運營經費列入縣財政預算管理。
(三)鄉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建設計劃
1.鄉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建設。2020、2021年分別建成并運營5個、15個鄉級電子商務服務站。
2.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建設。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別建成并運營40個、60個和90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
(四)農產品電子商務供應鏈體系建設計劃
1.農產品及農村特色產品品牌培育
(1)地理標志證明(集體)商標申報。示范期內成功申報地理標志證明(集體)商標4個。
(2)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培育。示范期內成功申報有機食品生產基地2個。
(3)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培育。示范期內成功申報綠色食品生產基地2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4個。
2.農產品(食品)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1)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建設。2020年完成縣、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設立,全面啟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2)農產品(食品)質量檢測機構建設。2020年縣級農產品(食品)質量檢測中心建成,并投入運營。
(3)農產品(食品)二維碼溯源信息技術推廣應用。2020年、2021年應用二維碼溯源信息技術的生產主體分別達到10戶和20戶。
(4)推行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責任保險。2020年、2021年參加食責險的生產主體分別達到30戶和70戶。
3.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加工、流通設施建設
(1)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設施建設。2020、2021年分別建成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4個和6個。
(2)農產品標準化加工設施建設。2020年、2021年分別成功申報農產品(食品)生產許可種類5個和8個。
(3)農產品(食品)預包裝設施建設。2020年、2021年新增預包裝初加工農產品、食品生產主體分別為30戶和70戶。
(4)農產品(食品)冷鏈物流中心建設。2020年完成投資500萬元,2021年完成投資1000萬元,2022年完成投資500萬元。
(五)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體系建設計劃
1.網店、微商培育。2020年新發展網店、微商200個,其中:旗艦店1個。2021年新發展網店、微商400個,其中:旗艦店2個。2022年新發展網店、微商400個,其中:旗艦店2個。
2.商城特色館建設及運營。2020年建成并上線運營商城特色館1個。
3.特色產品展銷中心建設及運營。2020年縣級展銷中心建成運營,當年接待顧客1.5萬人次,2022年接待顧客3萬人次以上。示范期內建成商城特色館分館6個。
4.特色產品網絡促銷。2020年、2021年、2022年特色產品網銷額分別較上年增長10%、15%和20%。
5.培育電子商務示范企業。2020年創建電子商務示范鄉鎮2個、示范村5個、示范企業5個;2021年創建電子商務示范鄉鎮2個、示范村5個、示范企業10個;2022年創建電子商務示范鄉鎮1個、示范村5個、示范企業5個;
(六)農村電子商務培訓計劃
1.電教器材采購。2020年上半年電教器材配置到位。
2.培訓師資團隊組建。2020年上半年完成電子商務培訓團隊組建。
3.各類電子商務培訓。示范期內參加電子商務培訓累計達到10000人次。
五、推進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商城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領導小組,縣政府縣長任組長,縣委組織部部長、常務副縣長和分管商務、扶貧工作的副縣長任副組長,相關單位、各鄉鎮(處)主要領導同志為成員,負責制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實施方案、年度工作計劃和考核評選標準,統籌協調解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重大事項和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商務局,商務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設置編制名額,配齊工作人員,重點負責全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組織協調、項目管理、督促檢查等工作。支持電商工作,保障工作條件,電商辦必要的經費支出由縣政府據實撥付。各鄉鎮(處)、相關單位要把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黨政一把手要親自過問,各鄉鎮(處)組織委員和相關部門分管領導作為直接責任人,做到具體抓,抓具體,并明確1名專職人員做好落實工作。全縣各行政村,尤其是設立電子商務服務站的行政村,村民委員會要明確一名干部履行電子商務管理職責,積極配合、支持電子商務企業在本轄區內開展工作,確保項目實施順利推進。
(二)營造良好氛圍。舉辦電子商務專題報告會和電子商務講座,分期分批開展電商理念培訓,提高縣、鄉、村三級干部、涉農及旅游企業管理層、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對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認識,把思想真正統一到電子商務發展上來,同時,采取多種方式,通過各種渠道,宣傳電商扶貧先進典型,報道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進展情況,進一步提高公眾對電子商務進農村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形成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濃厚氛圍。
(三)明確責任主體。對規劃實施的示范項目超前謀劃,逐一進行研究,制定詳盡、可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努力做到建設內容、時間進度、實施效果明確,責任單位及責任人落實到位,推進機制及信息報送制度健全。項目責任人要善于學習,主動思考,熟悉承擔項目的基本情況和操作流程,撲下身子,腳踏實地,抓好項目推進,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實施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項目保質、保量、按期完成。
(四)落實扶貧政策。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和省、市支持電子商務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切實把《商城縣促進電子商務發展若干政策意見》落到實處,按照《中共商城縣委 商城縣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電商融合發展助推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及《商城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商城縣農產品“走出去”戰略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不斷加大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扶持力度。把電子商務納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體系。積極推進電商扶貧工程,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瞄準建檔立卡貧困村,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商務局要對貧困戶、殘疾人格外關注、格外關心、格外關照,凡有能力建設鄉級電子商務物流中轉站的貧困戶、殘疾人按照每站不超過80000元的標準進行補貼;凡有能力建立村級電子商務物流站的貧困戶、殘疾人按每站不超過4000元的標準進行補貼;凡有能力參與鄉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建設的貧困戶、殘疾人按每站不超過40000元的標準進行補貼;凡有能力參與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建設的貧困戶、殘疾人按每站不超過10000元的標準進行補貼;凡貧困戶、殘疾人開辦一般網店按每戶1000元、開辦旗艦店按每戶不超過40000元的標準進行補貼。加大建檔立卡貧困戶、殘疾人電商培訓力度,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做到應培盡培,培訓率達80%左右,增強貧困戶、殘疾人利用電商創業、就業增收能力,整合物流資源,制定優惠政策,讓物流快遞覆蓋絕大多數貧困村,切實解決農產品上行、工業產品下行最初1公里和最后1公里的瓶頸制約,提升貧困鄉村交通物流、網絡通訊等發展水平。探索貧困村創業模式,引導貧困戶立足農村、對接城市,推動貧困鄉村特色農副產品、旅游產品網絡銷售,增強貧困鄉村利用電商脫貧致富能力。
(五)強化資金管理。嚴格按照省、市商務、財政部門相關要求,結合全縣電子商務行業具體實際,謀劃一批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建設項目,并分項進行投資估算,上報省、市商務、財政部門審定。在此基礎上,根據財政部《服務業發展資金管理辦法》(財辦建〔2019〕58號)和省、市、縣財政資金管理相關規定,研究制定、嚴格落實《商城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并按照廉政建設和政務公開的有關規定,嚴格操作流程,強化風險防控,對于違反財經紀律,弄虛作假、截留、挪用、擠占項目經費的行為,由縣財政局會同縣商務局給予通報批評、停止撥款、取消再申報資格等處罰,并按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進行嚴肅處理,以確保資金用于規定用途,發揮項目資金應有的經濟社會效益。
(六)做好督導獎懲。為確保工作順利推進,縣委縣政府督察局要會同縣委組織部把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實施工作列為重點督導內容,緊盯不放,長抓不懈,跟蹤問效。同時,自2020年起,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目標分解到各鄉鎮(處)和縣直相關單位,并實行年度考核、獎懲。對工作成績優異的鄉鎮(處)、縣直單位給予表彰獎勵,對不能按時、按量完成工作任務的鄉鎮(處)、縣直單位,給予通報批評。對因工作不力,拖項目實施后腿的鄉鎮(處)、縣直單位,責成寫出書面檢查,對單位主要領導進行誡勉談話,追究直接責任人責任。
附件:1.商城縣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及單位分工
2.商城縣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資金與項目管理制度
附件1
商城縣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領導 小組成員及單位分工
一、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名單
組 長:周 哲(縣政府縣長)
副組長:裴 軍(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魯新建(縣委常委、副縣長)
花少鋒(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程 琳(縣政府副縣長)
成 員:高官清(縣政府辦公室主任)
馬澤奎(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
曹乃招(縣委組織部副部長)
林 艷(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吳昌明(縣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曾憲志(縣金融服務中心主任)
何秋彥(縣財政局局長)
王景昌(縣發展改革委主任)
余敦志(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傅聯億(縣審計局局長)
胡 峰(縣商務局局長)
胡方成(縣教育體育局局長)
何 濱(縣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
李東翃(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局長)
趙岸明(縣統計局局長)
江青華(縣交通運輸局局長)
何 征(縣市場監管局局長)
趙陽輝(縣扶貧辦主任)
余 赟(縣自然資源局局長)
穆正松(縣住房城鄉建設局局長)
晉孝友(縣生態環境局局長)
林友森(縣文化廣電旅游局局長)
徐孝國(縣農業農村局局長)
柳士銀(縣林業茶業局局長)
黃 維(縣水利局局長)
陳耀明(縣特產局局長)
李代龍(縣廣播電視臺臺長)
李明中(縣供銷社理事會主任)
程晉亭(縣公安局副書記)
鄭 斌(縣商務局副局長)
楊 莉(團縣委書記)
彭 敏(縣婦聯主席)
唐 漢(縣殘聯理事長)
黃海濤(縣人民銀行行長)
王建華(縣供電公司經理)
翁玲玲(縣移動公司經理)
岳 峰(縣聯通公司經理)
范偉進(縣電信公司經理)
雍 剛(縣郵政公司經理)
王 浩(縣人壽公司經理)
董長城(長竹園鄉鄉長)
胡公偉(達權店鎮鎮長)
傅世澤(馮店鄉鄉長)
吳 偉(吳河鄉鄉長)
王家福(觀廟鎮鎮長)
余功義(汪橋鎮鎮長)
吳雪云(雙椿鋪鎮鎮長)
許呈林(上石橋鎮鎮長)
鄧 真(河鳳橋鄉鄉長)
張 瑋(豐集鎮鎮長)
耿海峰(李集鄉鄉長)
吳孝強(金剛臺鎮鎮長)
王 宇(蘇仙石鄉鄉長)
何 婷(汪崗鎮鎮長)
楊聰璽(余集鎮鎮長)
周乃勇(伏山鄉鄉長)
李 峰(赤城街道辦事處主任)
貢天召(鲇魚山街道辦事處主任)
葉清華(鄢崗鎮鎮長)
趙 杰(湯泉池管理處主任)
丁大軍(黃柏山林場場長)
汪鶴清(產業集聚區黨工委副書記)
劉銀先(金剛臺管委會副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縣商務局。胡峰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鄭斌同志兼任辦公室副主任。
二、相關單位職責分工
(一)縣委組織部:依托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開展農村商務信息服務,組織協調開展電子商務理論技能培訓,并配合做好電子商務進農村督導考核工作。
(二)縣委宣傳部:負責組織各類媒體開展電子商務宣傳推廣,做好電子商務進農村的輿論引導工作。
(三)縣委縣政府督查局:負責電子商務進農村督導工作。
(四)縣商務局:負責研究制定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提出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政策建議,承擔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統籌、協調、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
(五)縣發展改革委:參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制定,負責申報、爭取、安排電商流通產業建設項目。
(六)縣委黨校:負責將電子商務理念培訓列入黨員干部培訓內容。
(七)縣財政局:配合申報爭取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項目,負責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資金使用審核、兌現。
(八)縣教育體育局:負責督促指導縣職業高中開展電子商務相關專業技術培訓工作。
(九)縣審計局:依法依規對財政投資建設項目實施審計監督。
(十)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引進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組織各類職業培訓機構開展電子商務職業技能培訓。
(十一)縣金融服務中心:負責協調電子商務企業與銀行對接,落實推進電商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責任保險工作。
(十二)縣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組織電商產品研發、標準化生產,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
(十三)縣交通運輸局:配合制定、落實縣、鄉、村電子商務物流發展規劃,支持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建設,規范快遞物流行業運營管理。
(十四)縣扶貧辦:負責協調推進電商流通產業扶貧工作。組織培訓機構開展電子商務理論技能培訓。
(十五)縣廣播電視臺:負責電子商務進農村的宣傳報道工作。
(十六)縣公安局:負責打擊電子商務經營活動中的違法犯罪行為。
(十七)縣自然資源局:負責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相關建設項目供地保障。
(十八)縣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相關項目建設規劃。
(十九)縣農業農村局:負責組織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層參加電子商務培訓、電商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預包裝電商農產品新品開發,電商畜產品標準化生產和預包裝電商畜產品新品開發工作,做好電商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
(二十)縣林業茶業局:負責組織電商林產品標準化生產和預包裝電商林產品新品開發工作。
(二十一)縣特產局:負責組織電商茶產品標準化生產和預包裝茶產品新品開發工作。
(二十二)縣水利局:負責組織電商水產品標準化生產和預包裝電商水產品新品開發工作。
(二十三)縣統計局:負責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相關項目數據采集統計工作。
(三十四)縣市場監管局:負責全縣電子商務企業(網店)的登記,加強對電子商務企業和網店誠信教育和監管,做好電商產品品牌培育工作,依法做好電商企業(網店)食品經營許可、電商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指導服務及監督管理工作。
(二十五)縣文化廣電旅游局:負責旅游服務產品電子商務推廣培訓,指導旅游服務企業搞好電子商務應用。
(二十六)團縣委:負責組織農村青年積極參加電子商務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創業工作。
(二十七)縣婦聯:負責組織農村婦女積極參加電子商務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創業工作。
(二十八)縣殘聯:負責引導鼓勵并組織農村殘疾青年積極參加電子商務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創業工作。
(二十九)縣人行:負責指導金融機構推出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相關的專項信貸產品,推進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助農取款服務點建設。
(三十)縣供電公司:負責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相關項目用電保障。
(三十一)縣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負責農村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并做好網絡信息平臺服務工作。
(三十二)縣人壽公司:負責承擔電商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責任保險險種申報、制定電商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責任保險操作流程工作。
(三十三)各鄉鎮(處):負責組織本轄區鄉村干部、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層、種養大戶、農產品經紀人、農村電商合伙人、意向電商創業人員參加電子商務培訓,配合做好鄉村級電子商務物流站和鄉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建設運營,督促指導農產品生產企業“三品一標”的創建和預包裝電商產品新品開發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