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下稱“民族小學”)是一所有著130多年歷史的學校。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民族小學,提出少年兒童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做到“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的十六字要求。
近日,《中國新聞發布》對話民族小學校長馬萬成,就學校如何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進行了交流。
中國新聞發布:民族小學是一所百年老校。請您介紹一下這些年來學校建設發展的情況。
馬萬成:民族小學始建于1890年,歷經時代變遷、戰火洗禮幾番更名,從“馬甸回民義學”“廣育小學”“回民學院一附小”到“馬甸小學”,2004年12月2日正式更名為“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
2003年1月,我正式履任民族小學校長。當時學校條件很差,發展停滯,社會聲譽不高。為了創收,校園周邊的平房都租了出去,學校被小飯館、洗衣店、臺球桌、菜市場包圍著……百年老校振興發展的接力棒傳到了當時30多名教師手上,我們立志:一定要還孩子們一個潔凈的校園環境。我們先后打了十幾場官司,清退了幾十個租戶,賠償近百萬元。經過這些年不斷的治理、建設和發展,周邊環境干凈了,校園校貌整潔了,民族小學逐漸成為一所校園環境優美、人文底蘊深厚、深受師生熱愛、家長和社會信賴的學校。時至今日,民族小學已有2500余名學生(少數民族學生約占學生總數的14%)、170余名教職工。
中國新聞發布: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民族小學視察并主持召開座談會,發表了題為《從小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講話。請問民族小學是如何貫徹落實總書記指示精神的?
馬萬成:2014年5月30日,對民族小學師生來說,是一個無比激動和永遠難忘的日子。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民族小學,參加慶?!傲弧眹H兒童節活動。他一進校園便贊嘆道,沒想到在海淀區還有這樣一座古色古香、文化底蘊深厚的學校。在座談會上,總書記談到,“海淀區民族小學注重樹德育人,組織開展了很多活動,取得了積極成效”,“引導少年兒童從小就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很好,我們想到一塊兒了?!碑斘覀兊膶W生向總書記說起自己喜愛網球但從來沒拿過冠軍的遺憾時,總書記說,有求勝的這種心態很好,但是不可能常勝,也不可能全勝。一個人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希望你們能集中自己的特長,在某一方面去集中發展。
總書記在座談會講話中提出的“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的十六字要求,既站位很高又符合實際,不僅能讓孩子們聽懂、理解,更為學校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8年來,我們始終牢記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在育人實踐中全面落實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提倡同學們“做最好的我,在我最好的方面”,引導學生從一件件小事做起,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圩?。我們深刻地明白,育人工作的立意要深、站位要高,但落點要小、做法要實。
每年“六一”兒童節前夕,我們都以多種方式重溫總書記對少年兒童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通過創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童謠等形式,讓孩子們“記住要求,砥礪信念”;以尋訪榜樣、宣講榜樣、學做榜樣為實踐路徑,通過評選身邊的“民小榜樣”“最美少年”“感動民小人和事”,激勵少年兒童“心有榜樣,見賢思齊”;通過紅領巾志愿崗、感恩愛心義賣、民族團結教育、勞動體驗等活動,引導同學們踐行“從小做起,快樂成長”;通過“六一”兒童節向總書記匯報成長、家風家訓傳承、家長講堂沙龍等活動,讓同學們領會“接受幫助,琢玉成器”的道理。
我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為貼近少年兒童的具體要求,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讓它的種子在少年兒童心中生根發芽。
中國新聞發布:作為海淀區唯一的一所民族小學,與普通學校相比,有哪些特色?
馬萬成:民族小學是一個擁有19個民族的大家庭,我們努力營造“讓大家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氛圍,促進民族文化多元融合,為推動民族團結作出應有貢獻。就如同學校的七彩?;?,一個個具有不同特點的學生個體組成了和諧相處、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多年來,我們一直秉持“和而不同,快樂成長”的辦學理念,圍繞民族團結教育形成了自己的學校特色。不論來自哪個民族、有著怎樣不同的生活背景,我們都有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在民族小學茁壯成長、不斷進步。2009年,學校正式提出民族小學學生所應具備的“三氣”精神: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底氣;知曉少數民族文化,鑄和氣;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成大氣。這既是民族小學對學生所應具備的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等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更是學校對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探索和實踐。
中國新聞發布:民族小學在落實美育教學上有哪些舉措?
馬萬成:民族小學坐落在古遺跡之上,一磚一墻都是歷史留下的寶貴財富,孩子們在校園中可以觸摸到有著數百年歷史的螭首、龍紋,能在四合院紅柱回廊間嬉戲游玩。學校占地約3萬平方米,辟有一個“雞兔同籠”的小動物園,種植了100多種花草樹木、20余種瓜果蔬菜。孩子們在樹下嬉戲,在水邊觀魚,把石榴、海棠、葫蘆畫在紙上,撿起不同形狀的樹葉夾在書本里,在四合院吟誦古詩,在大槐樹下彈奏古琴……
我們的校園本身就是一個美育課堂,這里的東西比美術書上的更靈動、更鮮活,更值得孩子們去欣賞、去品味、去用畫筆畫下來。學生愿意用藝術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學校也會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展示平臺,為學生舉辦個人書畫展,還邀請家長和專家們共同參與進來。我們不在乎形式高不高端,關鍵在于通過美育這個環節,讓學生有意識地去感受、去欣賞,并獲得積極的回應。
中國新聞發布:學校在推進開放辦學、國際化辦學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馬萬成:民族小學以“聚合資源、搭建平臺、重塑角色、構建成長共同體”作為基本策略,努力使學校成為“學生的講堂、教師的學堂、家長的聚智堂和社區的文化殿堂”。
我們認為見識和知識同樣重要,堅持像辦大學那樣辦小學,做到開放、包容、多元、自主,讓孩子們從小就開闊視野,接觸和了解更多的書本以外的事物,向各行各業的優秀人物學習,從小樹立目標,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負責任有擔當的人。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民族小學每年都會舉辦幾百場講座,邀請家長及友鄰單位專家到學校為學生作講座。
學校還開展了豐富的國際交流活動。學校多次接待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的學生到校交流,也組織帶領學生到美國、新加坡、英國、澳大利亞去訪問交流,民樂、書法、京劇、剪紙、武術等社團的孩子在交流互訪中盡情展示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和藝術工藝,得到了普遍贊賞和好評,更增強了同學們作為中國人的文化自信。2018年,足球運動員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C羅)來到民族小學,和小足球隊員們一起訓練,激發了孩子們對足球運動長久的熱情。
中國新聞發布:您怎么看待“雙減”工作?民族小學是如何貫徹落實“雙減”政策的?
馬萬成:“雙減”工作是國之大計,更是教育初心的回歸,是基礎教育的自我革命?!皽p”與“增”都是變化,但始終不變的應該是遵循規律做教育。
民族小學這些年來一直倡導遵循規律辦教育,比如,學校提出了“四有課堂”的理念,即:有意思、有意義、有挑戰、有收獲,引導學生樂學、善學、好學,變“齊步走”為“盡情跑”。民族小學有近百個學生社團,涉及科技、音樂、美術、非遺傳承、書法、體育等多個領域,每個孩子都能在自己喜歡的社團中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除此之外,全體師生還有三門必修課,那就是寫字、讀書、跑步,這有利于幫助大家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雙減”不是目的,提質增效才是關鍵?!半p減”對我們原來做的很多工作是一個印證。民族小學將始終注重教育生態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以學生為中心、以發展為動力、以質優效高為目標,遵循規律辦教育,在高品質辦學的道路上不懈前行。
(供圖: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